甘肃“花儿”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
作者: 齐敏敏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现代妇女(下旬) 关键词: 创新发展 传承 花儿 
描述:"花儿"作为一种民间演唱形式,深深根植于西北人民群众之中,它反映着流传地方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乡俗民愿,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西北"花儿"的发展陷入瓶颈,文章拟从促进"花儿"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思路出发,研究解决民歌发展面临的难题,将这一艺术形式保护和传承下去。
“非遗”保护下花儿表演的实践调研——以第三届大通老爷山花儿会为例
作者: 李言统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西北民族研究 关键词: 花儿会 大通老爷山 “非遗”保护 花儿 
描述:花儿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事项,它引起的社会群体联动效应日益彰显,尤其在当下"非遗"保护的大旗下,花儿会的作用为社会广泛关注,但是,花儿会生态的急剧变化已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事实。本文以2012年6月青海大通举办的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为例,从政府作为、花儿生态的篡改、歌手和听众的关系、花儿群体的萎缩等方面,论述了"非遗"保护下花儿表演在当下的存活现状以及保护措施。
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看甘肃“花儿”的当代变异现象
作者: 萧昱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艺术科技 关键词: 甘肃 文化生态学 当代变异 花儿 
描述:"花儿"作为一种民歌,是衍生于农村的口传文化,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转型发展,"花儿"也渐渐失去其原来固有的生存空间,不断发生文化变异,呈现出偏离传统文化的势态。以下本文就将从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看甘肃"花儿"的当代变异现象。
试论“花儿”的称谓、起源与发展
作者: 吉文莉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甘肃高师学报 关键词: 起源 称谓 发展 花儿 
描述:花儿及其被称为少年和山歌、牡丹的由来。花儿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河州鲜卑族中,开始发展于南北朝时期,基本成熟于唐宋元时期,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
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本质
作者: 张政文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学术交流 关键词: 美学思想 空间转换 审美对象 中国古代音乐 物质媒介 古代文化 审美本质 《乐记》 艺术形式 阳关曲 
描述:论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本质张政文音乐,作为审美对象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与审美主体发生关系的。音乐的空间转换为一维的时间,时间性成为音乐的一般因素,而且以不可逆的形式出现。严格地讲,中国古代音乐作为在特定时间中展开的一维艺术形式,几乎不可能成为当代人现实的...
我国古代音乐论著举要
作者: 余建民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国音乐 关键词: 非乐 古代音乐 奢淫 燕乐二十八调 王公大人 春秋战国之际 墨家学派 三辩 新法密率 礼乐教化 
描述:我国古代的音乐论著是一笔相当丰富且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对于记录、阐述和发展我国的音乐艺术具有重要的作用。现择要介绍如下。《非乐》,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和政治家墨翟(约前468~前376)所著,是墨家学派著作《墨子》中的一部分,原有上、中,下三篇,现只存上篇,载于《汉书·艺文志》。另外,“非乐”的观点还见于《墨子·三辩》等篇中。墨翟针对当时的统治者——“王公大人”骄奢淫
中国古代音乐文献述要
作者: 郭林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四川图书馆学报 关键词: 文献学研究 燕乐 中国书史 碎金词谱 中国古代音乐 中国音乐史 乐书要录 中国音乐书谱志 律历志 钟律 
描述:中国古代音乐文献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自始至终受到两个决定性因素的制约、影响和促进。一个是文献的内容反映着音乐艺术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文献形制、类型与整个文献生产方式的演变。所以,在与中国音乐史和中国书史阶段划分大致吻合的前提下,可以把中国古代音乐文献的历史分成萌芽、产生、发展和鼎盛四个时期。
孔子的音乐教育及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 刘蓝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音乐艺术 关键词: 古代音乐 音乐教育 诗教 音乐美学思想 郑声淫 阳货 《韶》 文化艺术 成于乐 先秦诸子百家 
描述: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最重视文化艺术的当首推孔子。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这已成千古定论,而作为音乐家的孔子,似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阐述、评估孔子对古代音乐文化的贡献——这便是本文的初衷。一、诗教与乐教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写道:“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诗”,就是经孔子删定的“《诗》三百”,亦即如今所称的《诗
试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作者: 黄小明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广西社会科学 关键词: 美学观 孔子思想 “礼乐” 儒家思想 中国古代文论 先秦诸子百家 理论专著 《乐记》 美学理论 创作理论 
描述:先秦时期的各门艺术中以音乐最为发达,当时诗、乐、舞三位一体,又往往以“乐”来特指这种综合艺术,因而先秦的“乐”具有文艺总称的性质。当然在这种文艺总称中显然是以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为主的。先秦诸子百家中几乎没有一个不论及乐的,尤其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更为热衷于论乐,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儒家音乐美学观,最后以《乐记》这一理论专著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发展的雏形和框架。孔子音乐美学观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理论思想发展的基础和根源,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实质。孔子的音乐美学观不是对音乐的具体创作理论的阐述,而是对音乐的
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概述
作者: 修海林  年份期号: 2016- 刊名: 中国音乐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古代音乐 意识形态领域 仁声 音乐思想 审美角度 大音希声 儒家学说 音乐美学 音乐审美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诸子百家竞相展开争鸣,音乐美学思想亦获得丰富的发展,从其在古代音乐思想史的地位和影响看,它奠定了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音乐文化心理的基础。尤其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其后有集大成者荀子),以及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在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无论从音乐艺术的创作、表演、欣赏等审美角度看,都是如此。先秦诸子音乐美学思想是
< 1 2
Rss订阅